传统节日介绍

精彩栏目推荐

热热闹闹迎新春

精彩纷呈迎元宵

清明时节雨又落,气息早到来。

端午安康,岁月静好。

赏明月,共度中秋。

传统节日视频。

春节

    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也被称为农历新年,通常在公历1月21日到2月20日期间举行。春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“岁首”祭祀活动,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。人们会进行大扫除、贴春联、办年夜饭、燃放鞭炮、观看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,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平安。此外,人们还会给亲朋好友拜年,相互赠送红包,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。

春节活动介绍

扫尘

民间称作“扫尘日”。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,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六闾庭院,掸拂尘垢蛛网,疏浚明渠暗沟。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

年夜饭

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。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,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。席上一般有鸡(寓意有计)、鱼(寓意年年有余)、蚝豉(寓意好市)、发菜(寓意发财)等以求吉利。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,这顿是年尾最丰盛、最重要的一顿晚餐。

守岁

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,守岁含有两层意思:年长者守岁为“辞旧岁”,有珍爱光阴的意思;年轻人守岁,是为延长父母寿命。守岁通常包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聊天、看电视、玩游戏等,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。

贴春联

春联也叫门对、春贴、对联、对子、桃符等,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,抒发美好愿望,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。每逢春节,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,庆祝新年的到来。同时,人们还会在门上贴上福字、门神和年画,寓意着福到临门、驱邪避害和新年吉祥。

拜年

大年初一清早,大人小孩穿着节日的盛装,出门走亲访友,相互拜年,恭祝新年大吉大利。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,然后到亲朋好友家拜访,送上祝福和礼物。

元宵节

    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,在农历一月十五这天举行,标志着春节庆祝活动的结束。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,人们会点亮彩灯、赏花灯、吃元宵等庆祝活动。传统的元宵节习俗还包括看灯、猜灯谜、踩高跷等。

元宵节活动介绍

吃汤圆

元宵节吃汤圆是这一节日的重要习俗之一。汤圆寓意着团圆和美满,象征着家庭和睦、生活甜蜜。 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,做法和口感略有不同,但都代表着相同的寓意。

赏花灯

宵节赏花灯是节日的重要传统。各地会举办各种规模的花灯展览和灯会,展出的花灯形态各异、色彩斑斓,令人目不暇接。 赏花灯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灯,还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。

猜灯谜

猜灯谜是元宵节期间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。人们会将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 猜灯谜活动不仅能增添节日氛围,还能锻炼思维能力,深受人们喜爱。

舞龙舞狮

舞龙舞狮是元宵节期间常见的民间表演活动。表演者身着彩衣,手持龙狮道具,在锣鼓声中起舞,场面壮观、气势磅礴。 舞龙舞狮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还寓意着吉祥和好运。

放烟花

在元宵节晚上放烟花也是一项重要的庆祝活动。五彩斑斓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,象征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
清明节

    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,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。清明节起源于古代时期的“寒食节”,用于祭祀祖先和扫墓。在这一天,人们会悼念逝去的亲人,扫墓并献上祭品,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。此外,清明节也是春游的好时光,人们会出游踏青,欣赏美丽的春景。

清明节活动介绍

扫墓祭祖

清明节的核心习俗是扫墓祭祖,又称上坟。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、香烛冥币等祭品,前往先人墓地,清理杂草、修缮墓碑,摆放供品,点燃香烛,焚烧纸钱,有的地方还举行献花、植树等仪式。这一习俗体现了对先人的追思与敬仰。

踏青

清明时节,春暖花开,人们纷纷走出家门,游览郊野、登山赏景、野餐嬉戏,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。踏青习俗源于古时的春游活动,象征着与大自然的亲近和生命的活力。

放风筝

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,无论小孩还是大人,都喜欢放。在古人看来,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,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,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,象征除病消灾,给人带来好运。

吃青团

江南及部分南方地区,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制作并食用青团。青团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,掺入艾草汁或麦青汁等绿色天然色素,使团子呈现出翠绿的颜色。馅料多种多样,常见的有豆沙、芝麻、咸蛋黄等,外皮软糯,内馅甜润。

射柳

射柳是一种古代竞技游戏,参与者骑马挽弓,将柳枝射断,以展现骑射技艺。射柳习俗展示了古代武备文化,也是清明时节男子展示力量与技巧的娱乐活动,具有一定的军事训练性质。

端午节

    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,也称为龙舟节,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。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的故事密不可分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,便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活动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包括插艾草、挂菖蒲等。

端午节活动介绍

吃粽子

端午节吃粽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之一。粽子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芦苇叶中制成,形状多样,口味丰富。吃粽子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,更寓意着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仰。

赛龙舟

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水上活动,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盛行。龙舟由多人划动,伴随着锣鼓声和呐喊声,场面壮观,富有竞技性和观赏性。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包括祭曹娥、祭屈原等,体现了人们对团结、拼搏和奋进的追求。

佩香囊

端午节期间,人们会佩戴香囊,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等,有避邪驱瘟的寓意。同时,人们还会在堂中悬挂艾叶和菖蒲,以驱除邪气和瘟疫。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,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。

拴五色线

在端午节这天,人们会用五色丝系臂,寓意孩子平平安安。五色线由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,代表着五行和五方,具有辟邪驱灾的作用。

赠香扇

在我国江西一带,每逢端午佳节,人们会互相赠送扇子,称为“端午赠扇”。这一习俗已有1300多年历史,扇子不仅是夏季纳凉的工具,更是传递友情和祝福的载体。

中秋节

    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被称为月亮节,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。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,人们通过观赏月亮、吃月饼、赏月等方式来祈求团圆和家庭幸福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,也是赏月、猜灯谜、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的好时机。

中秋节活动介绍

祭月

祭月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,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设香案,摆放月饼、瓜果等祭品,向月亮祈福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。 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,中秋节祭月便是由此演变而来。

赏月

赏月是中秋节最为流行的习俗之一,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仰望天空中的明月,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 赏月活动往往伴随着诗词歌赋的朗诵和传唱,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等,增添了节日的文化氛围。

吃月饼

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习俗,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,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食用月饼,以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。 月饼的种类繁多,口味各异,如广式月饼、苏式月饼、京式月饼等,每种月饼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。

玩花灯

玩花灯是中秋节的重要民间活动之一,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花灯,如兔子灯、鱼灯、荷花灯等,然后点燃蜡烛或灯泡进行游玩。 玩花灯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,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展示。

家庭团聚

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,因此家庭团聚成为现代中秋节庆祝的重要活动之一。人们会提前回家与家人团聚,共度佳节。










传统节日视频介绍